【01】
现代陆军的指挥体系最早由德国人发明,对中国来说是从国外引进的。中国军队在发展中,先后向德国、日本和苏联学习借鉴。
在红军时代,我军逐步建立起"军事指挥官+政治委员+参谋长"的领导体系。通常来说,参谋长在军队中的地位紧随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委员之后,被视为第三把手。
有趣的是,在我军历史上,参谋长的职位并没有那么显赫。以八路军时期的三个主力师为例,师长和政委后来都成了元帅,而参谋长却只获得了上将军衔。
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,担任参谋长的陈士榘、李达和周士第三位将领,后来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这三位参谋长分别来自115师、129师和120师,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最终都获得了军队的最高荣誉。
在解放战争期间,这种情况依然延续。
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支主力部队中,司令员和政委大多被授予元帅军衔,唯独邓小平同志没有参与授衔。不过,这些部队的参谋长级别相对较低,一般只授予上将军衔。
以解放军几位高级将领为例,像四野的两位参谋长刘亚楼和萧克,华北战区的赵尔陆,三野的陈世榘,还有二野的李达,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上将。
就连第一野战军的参谋长阎揆要和第三野战军的第二任参谋长张震,这两位在军中也只获得了中将军衔。尽管他们的资历相对较浅,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,在我军中,参谋长的职位和地位确实不高。
在军队的指挥体系中,同级别的参谋长、军事主官和政委之间的地位差异相当明显,有时参谋长甚至比低一级的军事主官还要低。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【02】
在古代中国,虽然存在幕僚和军师这样的职位,但真正符合现代标准的参谋体系,是在清朝末年从德国引入的。
清朝末年组建新式军队时,主要参照了德国的军事体系。他们把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叫做"镇",这个"镇"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师级单位。每个"镇"的指挥官身边,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协助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人员。
这位被称为参谋官的人,后来演变成了参谋长。不过在当时,还没有成型的参谋部门,他只是作为军队指挥官的一个帮手。
在动荡的民国年代,中国军队的组织方式经历了不少变化,先后模仿了德国、日本等国家的陆军体系。
在大革命爆发前夕,孙中山在苏联的支持下创办了黄埔军校,并组建了国民革命军。为了防止这支军队偏离革命方向,苏联的政委制度被引入并实施。
无论是后来的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,其实都源自国民革命军这一脉,他们采用的军事模式基本照搬苏联那套,都是实行指挥官和政治委员共同管理的双轨制。
不少人误以为国民党军队里没有政委这个职位,其实他们搞错了。国民党部队同样设有政委,只是换了个称呼,要么叫政训处主任,要么叫政治指导员。
随着政委的到来,参谋长的职权范围被进一步压缩。在普通部队中,除了正副指挥官,参谋长原本是第三号人物。
由于军队特别注重政治建设,加上政委角色的强化,使得他们在部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这种安排让我军建立了军事指挥官和政委共同负责的二元领导体系。
【03】
在常规部队里,参谋长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他们不仅要负责部队的日常训练,还得分析战场形势,帮助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和指挥部队。
不过随着部队里政委制度的推行,政委实际上接管了参谋长的部分职能。在日常作战指挥和决策过程中,军事主官主要和政委商量着来,参谋长反倒变成了具体落实的执行者。
自晚清到民国时期,人们通常把参谋长当成军队领导的私人助手,结果参谋长的角色就变成了专门处理琐事的随从。
在军队的层级中,参谋长的地位相对较低,不仅比不上军事主官和政委,甚至连他们的副手都不如。这是因为副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替主官和政委的职责,而参谋长则不具备这样的替代功能。
如果司令员无法履行职责,副司令员就会接替他的工作;政委不在时,副政委或政治部主任可以顶替。相比之下,参谋长的地位则稍逊一筹。
以解放战争中的东北野战军为例,这支部队的军事和政治一把手都是司令员,负责政治工作的谭政是高级将领,副司令员和兵团司令萧劲光也是高级将领。然而,担任参谋长的萧克和刘亚楼,他们的最高军衔只是上将。
以二野为例,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高级将领,他们下面的兵团司令陈赓同样地位显赫,而参谋长李达的军衔则略低一些,属于上将级别。
在第三野战军的领导层中,陈世榘担任参谋长时被授予上将军衔,而接替他的张震则被评定为开国中将。
第三野战军下属的几个兵团指挥官后来都成了开国上将。比如华东战区的王建安、宋时轮和叶飞,都是上将级别。还有陈世榘,他后来也当上了兵团司令。
在这个时期,我军参谋长的地位不仅比不上同级别的军事指挥官,甚至连低一级的指挥官也比他们高半级。
陈世榘和刘亚楼原本担任野战军的参谋长职务,后来他们都被调任为兵团司令,实际上相当于职位得到了提升。
【04】
在建国之前,参谋长职位地位不高,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。当时军队建设不够系统化,参谋体系也不完善,再加上从清朝延续下来的传统做法,都影响了这一现象的形成。
长期以来,参谋长的角色更多是军事主官的助手,而非真正参与决策和指挥作战的核心人物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军参谋长的地位逐步与国际主流军队接轨。尽管当前部队仍实行军事主管和政治委员双轨制,但参谋长的职级已大致与同级副职干部相当。
